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以下簡稱“藥物所”)成立于1958年8月,隸屬于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
藥物所始終以尋找和研究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防治藥物為主要方向,堅持以創新藥物為重點,以天然產物為特色,應用基礎研究和創新藥物研發并重,推進產學研一體化進程,走出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新藥創制之路。
藥物所學科齊全,下設合成藥物化學、天然藥物化學、藥理學、藥物分析、生物合成、藥物篩選、藥物晶型、藥物制劑、藥物代謝、新藥開發、安全評價等研究科室,具有很強的藥物研發能力。近年來著重依靠平臺建設,推動夯實自身實力,現建有天然藥物及核藥基礎與新藥創制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藥物及代謝產物分析研究中心、國家新藥開發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藥物創新綜合性平臺、科技部創新人才培養示范基地,7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5個院校級重點實驗室/中心,同時擁有6家所屬企業,構建了完整的產學研用生態循環體系。
藥物所重視人才培養,現有職工500余名,其中40%具有高級職稱,先后擁有六名兩院院士,以及130余名國家各級專家及人才稱號獲得者。
藥物所是我國高級藥學人才的培養基地。已培養碩、博畢業生2100余名。藥學學科為國家教育部批準的一級重點學科,在全國第五輪學科評估藥學學科評估中名列榜首(A+),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建設行列。2022年藥學再次入選第二輪“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
建所六十余年來,藥物所已研制上市新藥百余種, 獲新藥證書及藥品注冊批件132項,其中以人工麝香、高三尖杉酯堿、聯苯雙酯、雙環醇、丁苯酞、金水寶、艾瑞昔布、丹參多酚酸、桑枝總生物堿等為代表的原創新藥22項。以藥物所作為第一完成單位共獲得科技成果獎勵200余項,其中國際及國家級獎項31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持有的有效專利1400余項,獲得授權的國內外專利670余項;共編寫著作390余本。近年來,藥物所加強基礎研究,在cell等雜志上發表論文3900余篇。
藥物所主辦學術期刊有《藥學學報》、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CCL,中國化學快報)、Journal of Asian Natural Products Research (JANPR,亞洲天然產物研究雜志)及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APSB,《藥學學報》英文刊),三本英文期刊均為SCI收錄期刊。其中APSB是我國唯一被SCI收錄的藥學綜合性學術期刊,首個影響因子6.014,2022年影響因子為14.5。CCL 2022年影響因子為9.1。《藥學學報》是青蒿素諾貝爾獎獲獎關鍵論文的發表期刊。
在國家“十四五”的科技新征程中,藥物所作為我國藥物研發“國家隊”中的一員,堅守初心、勇挑重擔,貫徹新發展理念,踐行“四個面向”,提升新藥創制的綜合實力,彰顯服務社會的家國情懷。藥物所人始終以“獻身、創新、求實、協作”的精神為指引,牢記為人民謀求健康福祉的使命責任,努力為我國醫藥衛生事業的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